【大家】睿远基金万青:懂得自己不懂什么,是投资智慧的开始

2024年12月09日 | 小微 | 浏览量:63430

【大家】睿远基金万青:懂得自己不懂什么,是投资智慧的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大家】睿远基金万青:懂得自己不懂什么,是投资智慧的开始)


▲睿远基金(香港)首席执行官、首席投资官 万青

观点摘要
“在经历了很多次牛熊转换后,我认识到:一是单边市场趋势一旦形成,力量会很巨大,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测和想象,不要轻易去预测市场的顶和底。二是再极端的市场也会回归,只要找到优秀的公司,坚守价值投资理念,赋予耐心,价格迟早会向价值回归。而越是极端的熊市,在未来越会给价值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市场是很难预测的,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们的目标不是去预测市场的走势,而是把主要的时间和经历放在寻找优秀的企业上,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对热衷预测市场的人,即使侥幸预测对了,赚到一波行情的钱,但如果方法不对,赚到的钱会还回去的。”
“在投资中,懂得识别和规避风险非常重要。长期好的业绩,不在于某一个年度跑得有多快,而是在熊市时、在市场不好或市场风格对你不利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保住胜利果实非常重要,如果本金有大幅损失,再赚回来会很难。”
“投资中要尽量做简单的题,就像解方程式,变量多了就很难解出来。一个好的投资机会应该是简单的,利用常识和逻辑就可以理解和判断的。”
“长期持有不等于价值投资,这两者不能作为等同的关系。价值投资的本质,是研究一个企业内在价值及其区间,在市场价格显著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持有,取得价格回归价值所带来的收益。”


正文

睿远基金(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投资官万青先生是活跃在中国股票一线基金经理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尽管他有优秀的投资业绩,并屡获殊荣,但他本人却谦逊低调。本次采访为万青近年来唯一接受的独家采访,他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哲学、投资中的心得、对港股市场的看法等。


万青具有20多年的证券投资和研究经验。在2022年加盟睿远香港以前,他在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工作10年,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投资官,长期专注于主动权益投资,管理香港公募基金和社保组合,拥有丰富的投资研究和管理经验。因投资业绩优异,从2018年至2021年万青连续4年荣获《亚洲资产管理》“最佳首席投资官”殊荣,并多次获得《离岸中资基金大奖》最佳总回报――大中华区股票5年期、3年期、1年期冠亚军。睿远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于2022年获批设立,2023年3月完成筹备正式对外展业,2023年10月在香港发行成立了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公募基金――睿远中国股票基金,万青担任基金经理。


如何在香港市场获得长期的超额收益?他的投资理念和哲学是怎样的?日前,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万青,就相关问题与他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


以下为采访实录:


巴菲特的启示


券商中国记者:请讲讲你是如何对证券投资产生的兴趣?早年是什么塑造了你的投资理念


万青:上世纪90年代在就读大学期间,我对证券研究开始产生了兴趣,那时候沪深股市成立不久。记得从大学三年级的那个暑假开始,我从学校图书馆找来了所有关于证券投资和研究的中英文书籍,进行学习。那个时期,国内的证券投资和研究还处于很早期的探索阶段,我也主要靠自己的学习和钻研进行摸索。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公司研究和证券投资方面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很幸运,能一直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做投资和研究,单纯的热爱很重要。


1997年,我读到了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巴菲特的书 ――《一个资本家的成长》。这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巴菲特的成长之路,包括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和人生哲学。当时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之后的数年,我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巴菲特的中英文书籍,全部找来反复阅读和学习。直到今天,尽管已经读过多遍,每次重温都会有更深的感悟。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人生哲学,对我的投资理念乃至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券商中国记者:请具体讲讲巴菲特对你的影响?从投资理念到人生哲学。


万青:巴菲特秉承了他的老师、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最核心的有两点:一是股票的背后是企业,要把自己想象成企业的拥有者或经营者来看待公司,而不是每天关注波动的市场价格。二是市场的上下波动好比是情绪不稳定的市场先生。价值投资者要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而非被他的情绪左右。


在此基础上,巴菲特发展了格雷厄姆的理论,注重商业模式、与优秀的管理层为伍、安全边际、能力圈、集中投资等等。这些投资哲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指引了我的价值投资之路。


不仅仅是投资理念,他的品格、他对财富的态度,对我的价值观也有很大的影响。尽管巴菲特很富有,但他一生都过着简单的生活方式,对待自己和家人很节俭。书中提到,在上世纪80年代,他已经非常富有了,但他成年的女儿的家中只有黑白电视机。但另一方面,巴菲特对社会却非常慷慨,他把超过90%的财富都捐赠给了社会,而且大部分是捐给了他人名下的基金会。对自己节俭,对社会慷慨,且不计功名,这样的品格令人敬佩。


他的一生一直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与尊敬和喜欢的人一起共事。他鼓励每个人要有自己心中的内部记分牌,而非过分看重他人和外界的评价。他强调以道德的方式来获取财富。他主张Focus在Big Deal,就是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他的这些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正面影响。巴菲特说过,人如果在年轻时就找到正确的英雄和榜样,是很幸运的一件事。站在这个角度,我是幸运的。


市场的每次危机都是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你在过往曾经历多轮牛熊转换,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万青:1996年开始,深沪股市在长期低迷后,走出了一波一年半的大牛市,其中深证成指上涨了6倍。而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市场经历较大幅度的调整。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股市猛烈下跌,当年美股主要股指和恒生指数下跌均超过40%,很多个股跌得惨不忍睹。而在此之后的数年,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个股价格纷纷上涨,很多创出新高。


这样的牛熊转换,经历了很多。这让我认识到:一是单边市场趋势一旦形成,力量会很巨大,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测和想象,不要轻易去预测市场的顶和底。二是再极端的市场也会回归,只要找到优秀的公司,坚守价值投资理念,赋予耐心,价格迟早会向价值回归。而越是极端的熊市,在未来越会给价值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对市场规律的认识,让我面对市场的周期波动、牛熊交替时更加平和理性。回头看,每一次危机都是机会,优秀公司的股价迟早会回归。


券商中国记者:你对预测市场怎么看?


万青:市场是很难预测的,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们的目标不是去预测市场的走势,而是把主要的时间和经历放在寻找优秀的企业上,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对热衷预测市场的人,即使侥幸预测对了,赚到一波行情的钱,但如果方法不对,赚到的钱会还回去的。有一句话,凭运气挣到的钱,迟早有一天会凭实力还回去。


虽然市场是无法预测,但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估值高低的比较,它的冷暖和相对高低是可以感知的。


超额收益和规避风险


券商中国记者:你认为投资赚的是什么钱?


万青:一是赚对企业理解的钱。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深入研究与挖掘,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判断,找出被低估的企业。这里的关键在于判断企业内在价值的区间。这个区间不需要很精准,方向的正确更重要。


二是赚对市场认知差的钱。市场的普遍认知有时是错误的,当和市场认知不一样的时候,价值投资者会利用市场先生的情绪低落,抓住市场给予的机会,投资被低估的企业。


券商中国记者:港股市场低迷了很久,如何获得超额收益?


万青: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从来不恐惧熊市或低迷的市场。相反,熊市是潜在收益的来源。市场总是在周期波动中,熊市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同样优质的资产,这不是一件好事吗?相反,在极端狂热的牛市,看似赚钱很容易,实际却孕育着风险。


券商中国记者:过去几年,很多行业持续低迷,你认为还有投资机会吗?


万青:我们所有行业都会看,越是低估的无人问津的行业和公司,越是要去看去挖掘,这其中很可能有被错杀被低估的公司。只要我们耐心去挖掘,大概率是能找到好的投资标的,这正是价值投资者的重要工作。


在港股市场,经过过去几年的回调和低迷,很多行业都有很好的投资标的。挖掘出来这些标的,有信心有耐心地持有,中长期的回报不会差。


券商中国记者:你管的产品回撤相对较小,是如何控制风险的?


万青:在投资中,我是比较谨慎的。从研究一家公司开始,我就希望理解它的风险或者潜在的风险是什么。我认为,安全边际,不仅仅是指价格对比价值,也是指对风险的认知和理解。


在投资中,懂得识别和规避风险非常重要。长期好的业绩,不在于某一个年度跑得有多快,而是在熊市时、在市场不好或市场风格对你不利时,能够尽量减少损失。保住胜利果实非常重要,如果本金有大幅度损失,再赚回来会很难。


券商中国记者:请讲一个你规避风险的案例。


万青:我的组合曾持有内房股,在国家三条红线政策出台不久,我们把房地产股全部清仓了。现在回想起来是很正确的决策。逻辑很简单,民营房地产公司报表的负债率几乎都在80%以上,而实际的负债率要更高。房价的不断上涨掩盖了这些风险,一旦调控政策对融资和资金监管等方面进行强制约束,高负债房地产公司的风险就凸显出来,商业模式难以持续。


某种程度讲,对重大风险做出规避,保全胜利成果,比在牛市取得高收益更重要。正如巴菲特所说的:第一点,不要亏损;第二点,记住第一点。


懂得自己不懂什么,是投资智慧的开始


券商中国记者:挑选优秀的公司和投资机会,你最关注的要素是什么?


万青:最重要的有三个纬度:一是商业模式,有的生意天然容易挣钱,有的生意很难挣到钱。好的生意是有护城河的,再强大的竞争者也很难抢走,自由现金流的长期表现也自然比较好。二是公司有一个诚信能干的管理层,有良好的公司治理。三是估值要合理。如果具备前两个条件,估值太高也很难赚到钱。所以,最好估值便宜,如果不便宜至少要合理不过高。有了这几点,就构成了一个好的投资。


券商中国记者:你对行业是否有偏好?


万青: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不能有偏科,所有的行业都要学习和研究。有些行业中,成长股会多一些,比如消费、互联网、医药、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等,这些行业我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一些。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要了解各类资产的特性,兼顾成长型、价值型和周期型资产。这是基金经理的基本功。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理解能力圈?


万青: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很重要,能力圈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有限,不高估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习,努力扩大能力圈,但另一方面,要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一定要投资充分理解的机会,不懂的一定不要投。


懂得自己不懂什么,是投资智慧的开始。


券商中国记者:为什么强调充分理解的机会?


万青:在投资中要尽可能寻找能充分理解的机会。有的公司业务很复杂,很难理解;或者行业发展变化太快,很难看清楚前景;或者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看不懂,这些都很正常。凡是你不理解的机会,都不可能真正挣到钱。


投资跟跳水比赛不一样,跳水比赛完成高难度动作,才会得到高分。但投资中要尽量做简单的题,就像解方程式,变量多了就很难解出来。一个好的投资机会应该是简单的,利用常识和逻辑就可以理解和判断的。


券商中国记者:在组合管理中,你倾向集中持仓还是分散持仓?


万青:我们研究的公司很多,有几百家或更多,但真正符合各项投资标准的公司很少。所以,一旦找到这样的优质企业,一定要敢于重仓持有。我的组合一般是15―30只股票,前五只股票的持仓可以达到40%或更高。如果公司是优秀的,定价也合理,就应该重仓持有。从哲学的角度看,一个人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做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巴菲特讲的,Focus on the Big Deal。


券商中国记者:长期持有就是价值投资吗?您认为多久算长期?


青:长期持有不等于价值投资,这两者不能作为等同的关系。价值投资的本质,是研究一个企业内在价值及其区间,在市场价格显著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持有,取得价格回归价值所带来的收益。


价值投资可能是长线投资,也有可能是中短期的投资。评判的标准是价格回归了价值,而非时间长度。但价值投资一定是站在一个长期的维度,做好价格回归价值是需要长时间的准备。投资要有中长期的眼光,我们希望能看到未来三到五年或更长。


券商中国记者:如何看待投资中的胜率和赔率?


万青:投资需要考虑胜率和赔率的问题。胜率表示投资标的取得收益有多大的确定性,确定性越高代表胜率越高。赔率表示付出一定资金成本,可以获得的潜在回报有多大,是对风险收益比的评估。


做任何投资之前,都需要对胜率和赔率做出评估和兼顾。胜率赚的是对企业的深入理解,赔率赚的是市场的认知差。


风格稳健的投资者追求高胜率,我个人在风格上更偏好对胜率的把握和投资,但在赔率有利的情况下,也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投高赔率的机会,这两者并不矛盾。当出现既有高确定性,赔率又有利的投资标的时,是非常好且难得的投资机会,很可能成为重仓品种。


券商中国记者:你如何面对回撤?


万青:权益投资肯定会面临波动,出现回撤很正常,我不会单纯因为回撤止损。但股价回撤会让我们反思,是公司基本面有问题,还是我们原有的认知不全面。如果发现是基本面有问题,或者原来的认知是错的,我会果断地减仓。如果基本面没有变,甚至变得更好了,只是价格下跌,那很可能是加仓的机会。


投资需要毕生的学习和进化


券商中国记者:在你的投资经历中,有没有过至暗时刻?


万青:谈不上至暗时刻,但也没有哪一年哪一段时期很轻松。投资从来不是轻松的工作,需要每一天点点滴滴下功夫,踏踏实实往前走,组合自然会反映管理人的认知和理念,也会反映你的努力。因此,只要认知和理念是正确的,不断学习和进化,长期的结果不会差。


券商中国记者:投资管理是否是一个压力很大的工作?你如何面对?


万青:投资管理的确是一个压力很大的工作,我们要面对的是持有人的信任和期望,公募基金还有长期排名的压力,首先,要热爱这个事业,如果对投资和研究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很多困难和压力自然就没有了。


其次,要正确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工作和事业很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唯一 。健康、家人和信仰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弄清生活中的次序很重要。


第三,有很多压力来自于对短期利益的追逐。将目标锁定长期,脚踏实地努力去干,很多压力就化解了。


第四,人的很多压力与过高的欲望有关。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减少虚荣心和攀比心,追求内在,一些压力也就自然没有了。


券商中国记者:你如何与时俱进,不断进化?


万青:资本市场永远有新的行业和赛道,新的公司进来,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市场竞争很残酷,无论你过去做得怎么样,如果跟不上市场,都会被淘汰。投资需要毕生的学习,要把学习和进化当作一种乐趣,这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在不熟悉的行业和领域中,要找到佼佼者,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这是一种能力。


券商中国记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什么性格或能力?


万青:投资除了需要对简单的数学计算和概率要敏锐之外,并不需要很高深的学术知识。对基金经理来说,在投资决策中,坚持常识和逻辑很重要,一些天性和和品质比智商更重要:


第一,独立思考的能力。人类在进化时,出于生存的需要,会形成从众和服从权威的思维模式,但投资恰恰需要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要有虚心学习和进化的能力。要知道自己的有限和不足,懂得自己的有限,才会虚心去向他人学习。


第三,要懂得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人往往把错误归结于环境或他人。在投资中,恰恰要有很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纠错的能力,投资既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是对投资经理心性的磨砺。稳定的情绪、坚韧的内心、对投资单纯的热爱,是做好投资的必要条件。


券商中国记者: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青:我喜欢爬山和旅游,喜欢读各类书籍,尤其喜欢读人物传记,业余时间我会陪伴家人。


券商中国记者:在读书方面,你有什么建议和推荐?


万青:读书要读好书,读经典的书。


在投资方面,巴菲特、芒格的书都非常好;达里奥的《原则》,句句是经典;邓普顿关于投资智慧的书很不错。个人传记方面,关于巴菲特、芒格的传记,富兰克林传、钢铁大王卡耐基的传记和他的《财富的福音》等,都是好书。稻盛和夫的《活法》丛书,我反复读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好书太多了,读书就是和伟人一对一的交流。想想看,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坦诚地分享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训,我们作为读者要好好地学习和珍惜。


关于睿远香港


券商中国记者:能否谈谈睿远在你心中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青:睿远有优秀的投研平台,专注主动权益投资,这是我最热爱和最擅长的投资领域。睿远坚持客户第一,言行合一。当客户的长期利益和管理人的短期利益有冲突时,坚持客户的长期利益第一,这是需要定力和信仰的。我们不追求短期的规模,而希望真正长期为客户挣到钱。


券商中国记者:请问睿远香港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对于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设想?


万青:香港是中资基金和券商出海的桥头堡。香港有9号资产管理牌照的公司超过2000家,市场竞争非常惨烈。各家公司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把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深,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睿远香港的战略跟总部是一致的,坚持专业化、精品化的道路。睿远香港,只做主动权益投资。


对中资了解更多的是中国投资者,我们首先是服务国内出海的投资者,然后逐渐拓展到国际客户。我们在投资中国资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海外资金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投资端,我们会从对大中华的投资,逐步拓展到对全球的投资,在此过程中,推动公司国际化投研能力的建设。


券商中国记者:你既是公司CEO,也是基金经理,你怎么看待工作中不同的角色?


万青:睿远基金是以主动权益投资为主的公司,最大的价值在于投研。我最重要的角色是投资经理,这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作为香港公司的CEO,我的职责一是建设团队,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二是希望以自己的正直、正向带领团队成长,建立专业、公开、透明、平等的公司文化。三是培养人才,帮助每个团队成员成长。


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信心


券商中国记者:你怎么看中国经济基本面?


万青: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的发展前景是有信心。中国有超大规模的本土市场,完善的产业链,充足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和工程师红利,社会各阶层对财富的强烈渴望,这些都是长期看好的坚实基础。同时,政府对经济和很多行业的支持,也是长期看好的重要因素。


虽然宏观经济在中短期面临一些压力,但从长期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机遇广阔,在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新的赛道、新的优质企业以及好的投资机会。


券商中国记者:你对投资港股怎么看?


万青:当前的港股有几个特点:


一是估值低:目前中国资产估值水平较为便宜,港股市场尤其便宜,大部分行业和个股估值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过去的两三个月,市场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很有投资价值。


二是低利率环境:中国内地的利率水平很低,预期将中长期维持低利率环境;美联储也启动了降息周期。低利率环境和降息周期,是有利于权益类资产的。


三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从9月24日起,国内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陆续推出,政策底已较为明确。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重视和加大分红派息和股票回购,重视市值管理,这样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市场,这是资本市场长期活水的来源。


券商中国记者:港股市场的特点是什么?


青:港股市场是一个离岸市场,以国际资金为主,机构投资者占比高。随着近十年港股通的开通,内地资金在港股市场的占比在逐步提高,边际影响力也在上升。


香港市场金融工具丰富,做空、保证金交易、衍生品等各类金融工具在港股市场广泛使用,相比A股市场,港股市场的波动性更大。


尽管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特性有些不同,但我们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是一致的,都是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坚持深入的基本面研究,立足长期,选择优质的上市公司,力争获得长期回报。

责编:汪云鹏

校对:杨舒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