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债市展望、9月PMI数据、解读城投“退平台”| 债圈大家说10.08

2024年10月09日 | 小微 | 浏览量:49232

节后债市展望、9月PMI数据、解读城投“退平台”| 债圈大家说10.08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节后债市展望

  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

节后债市展望、9月PMI数据、解读城投“退平台”| 债圈大家说10.08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债市出现剧烈调整,主要是受到止盈情绪浓厚、风险偏好修复、财政发力预期升温的影响。展望未来行情,我们认为:1)债市逐渐企稳,对股市行情的反应钝化;2)基本面修复需要低利率环境支持,目前我国仍在降息通道中,广谱利率会随之下行;3)财政发力需关注具体规模,若年内增发规模在2万亿元以内,或不会对债市造成太大冲击;4)配置盘买入力量积极,为债市提供一定下行动力。因此,债市剧烈调整行情或告一段落,但接下来10月是政策出台密集期,债市仍面临扰动风险,短期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在2.1-2.2%之间震荡。

节后债市展望、9月PMI数据、解读城投“退平台”| 债圈大家说10.08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德邦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

  品种策略看,我们认为节后大概率可能会走一个利率品种修复的行情。至于信用品种,我们考虑到信用品种和广义基金的相关性比较大,和权益之间的联通相关性要大于利率产品,信用债、二永债的确定性和价格约束,可能没有利率品种趋势更加明确。

  固收首席分析师李一爽

  股债双牛可能是最后结果,但节奏上可能仍会此消彼长。节后债市可能还会出现超跌反弹,且年内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10年期国债仍有望突破2%。但权益市场的持续上行在短期可能仍将对债券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制,10年期国债逼近2.1%后可以适当减仓观望,现阶段仍可将交易重点放在中短端,尤其是3年左右的二永债前期出现了超调,可适当介入。

  2、9月PMI数据

  首席经济学家郭磊

  9月PMI和BCI数据显示短期经济压力仍在,宏微观状况仍待改善。从名义增长表现来看,三季度企业盈利会存在一定压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政策切中了几个关键线索:一是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同时松动,这有较大概率推动后续信贷回升和金融条件改善;二是房地产政策力度较大,这有望减少被动储蓄和提前还款,改善居民消费、地方财政和建筑产业链;三是稳定资本市场的政策出台,有助于改善财富效应和微观预期。

  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

  9 月制造业 PMI 的企稳一方面源于高温天气的扰动趋弱,生产端出现季节性回升;另一方面是在经过 7-8 月工业品库存下降和价格连续下行之后,供需两端达成暂时性平衡。但需求端向上修复的力度相对不足,采购量和产成品库存指数仍延续下行也表明企业在后续生产扩张方面较为谨慎。新订单指数和出口订单指数的分化显示内需或已初步呈现企稳特征,预计四季度内需恢复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成为需求端的主要支撑。

  宏观首席分析师田乐蒙

  据统计局,9月制造业PMI 49.8%,较前月回升0.7pct,但仍处于收缩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指数为50%,较前月下滑0.3pct。对权益市场而言,预期提振效应显现,接下来关注增量财政政策,以及政策组合落地后对经济的拉动效应。9月末以来,各方面政策利好频出,本次PMI分项数据也显示前期的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初见成效,价格相关数据降幅也开始回升,政策发力预期、经济基本面改善预期有望继续驱动权益行情。

  3、解读城投“退平台”

  固收首席分析师李清荷

  短期来看,尚不足以证明“退平台”主体在业务经营等方面已发生实质性市场化转型,也就是对城投整体的判断逻辑在短期内大概率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展望后续,随着退平台的数量增质量提升,未来市场对城投公司的基本面的关注度可能也会相应上升,进而推动其定价走向差异化。在市场对退平台关注度上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当下3年及以内城投债的信用风险依然较为可控,省级与地市级的核心平台安全性较高,可予以关注。

  固收张继强团队

  2024年1 月-9 月27 日,由政府官网公布的退平台主体共71家,涉及发债主体 7 家,9 月以来已有5家发债主体拟退平台。预计后续发债城投主体退平台进程,或将进入加速阶段。但考虑到退出名单后亦不意味着能新增发债额度,且当前融资审核未见放松迹象,短期难见城投债供给起色。中短久期城投标债预期仍存,长期来看,需关注业务实质、债务风险、股权划转、财政补助等边际变化。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

  “退平台”的目的在于响应政策号召,以及拓宽融资渠道,而实际上债券资金用途鲜有突破。在新一轮化债中,城投名单发债受到限制,因此“退平台”在切割政府信用的同时,理论上也是打开融资渠道的途径。2023 年 8 月至今,“退平台”企业中有 11 家发债主体,其中仅 1 家企业的募集资金不仅用于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融资工具,还用于项目建设。因此在城投融资政策未放松的背景下,“退平台”的实质性影响还不明显,需要政策层面更加明确的信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