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技馆丨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普资源下沉

2024年09月24日 | 小微 | 浏览量:65763

山东省科技馆丨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科普资源下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华网济南9月24日电(朱家齐)“我每天要学习好多门功课,院士也会像我们一样学习很多功课吗?”“希望以后能够追随科学家的脚步,像薛爷爷一样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9月18日下午,在同学们的热情欢迎中,来自山东省科技馆的科普专家走进小学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程,向同学们介绍山东籍科学家薛其坤的故事,在传递科学家精神的同时,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

  2024年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5日至25日在各地集中开展。一大批寓教于乐,激发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的科普教育内容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大科技馆、校园、科技体验公开课上如火如荼的开展。

  操纵机械手臂摆出想要的图形,用不同的棱镜感受光的折射,全方位观察太阳系各个行星的相对位置,登上C919飞机模拟驾驶舱体验当飞行员的快乐,近距离观看神舟飞船模拟发射升空全过程……科普日期间,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踏入山东省科技馆以直观、互动的方式,亲身体验到科学的奥秘与乐趣。用稚嫩却坚定的步伐,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

  作为省内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山东省科技馆一直以来承担着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责任。据了解,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以来,山东省科技馆持续以场馆建设为基础,将科普资源“请进来、走出去”,挖潜增效。期间各类活动颇具特色亮点,科普的“颜值”“气质”得到双提升,在青少年眼界、精神双富足中推动科普教育事业不断向前迈进、向实笃行。

中小学生参观山东省科技馆(主办方供图)

  紧跟时代需求 让科学家精神“生根发芽”

  在追逐科学的道路上,山东省科技馆不断开创和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新模式,积极推动科普宣讲、集聚科普资源。瞄准时代新需求,构建科学教育生态圈,让科学家精神“生根发芽”。

  想要做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科普教育队伍。通过“专家团”向以中小学生为代表的“未来团”言传身教,在普及知识的同时,传递科学家精神与育人理念。

  9月18日,济南市育贤中学报告厅内,许福运正在向学生讲述《全息创新思维》。由省科技馆组织省内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科普报告专家团”,他们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生阅历在宣讲形式上推陈出新,走进全省各地的中小学课堂,举行百校行、希望行活动,活跃在科普第一线。自2013年以来,“专家团”不断拓宽宣讲路径,扩大受众范围,陆续开展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等活动5000多场,为山东省200多万青少年打开了感知科学、了解科学、通向科学的大门。

  “让我试一下!我也要试一试!”“同学们不要着急,大家都有机会。”在科技馆航空展区内,小朋友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借助虚拟现实和体感交互等先进技术,孩子们可以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成果,在打破时空限制的同时,最大程度激发孩子们对于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和热爱,促进航天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山东省科技馆驾驶模拟(主办方供图)

  作为科技馆航空展区团队的一员,付安琪认为,“科普讲解不是简单的‘知识投喂’,而是一对一辅导和‘定制服务’,对‘业务内功’的要求也高。”因此对付安琪而言,每一次的俯身展品科教宣讲,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听得进、能领会、可学习,在启迪中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有效激发。

  科学教育必须与时代相适应,灵动的科普讲述方式,深化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理解。生动全面、寓教、寓德的传播方式,对于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无疑是更为重要的建设内容。

  “当前,各级科技馆持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科普能力建设,每年累计接待观众600万余人次。力争到2025年实现市级科技馆全覆盖、50%以上的市县区建有科普场馆。”据山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夏庆刚介绍,当前山东省内临沂、菏泽两市目前建成和在建的市县科技馆14家,其中有两家县级科技馆为全国科技馆样板,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县科技馆建设前列,呈现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馆建设后发领先的“山东现象”。

  “展教”融合 科普与科技两翼齐飞

  十余台智能人形机器人在展厅内载歌载舞;狭窄的空间里无人机频频穿越障碍;操场上融科技、环保、趣味于一体的校园科技节赛事火热上演。这是9月20日上午,日照市一所普通乡镇校园的科技节,也是山东省“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又一站。

  为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山东省科技馆连续10余年开展“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举办科普报告5300余场次、受益青少年400余万人次;实施“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即开展中小学三点半课后科普教育服务,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多元、立体、可持续的科普服务体系),每年免费为全省200所中小学配发科学体验资源包2000余件套、提供科教资源500余课时、为1000所中小学配发《山东科技报》,项目惠及青少年累计1500余万人次。另外,通过开展流动科普巡展活动,科普大篷车、科普特效影院每年行程10余万公里深入偏远乡村,为当地青少年带去丰富多彩的科学体验。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主办方供图)

  作为全国最早策划实施“大篷车”项目的科普机构之一,2001年以来,科普大篷车的车轮数十次踏遍了全省的每个区县乡镇。“一辆大篷车,就是一个流动的科普课堂,这是我们专门针对科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提供的可持续科普服务”,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中旬,科普大篷车、流动影院车上山下乡,走过了25个非中心城区,打通了科学普及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科普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科普全民化。科技馆作为科普工作的主阵地,如果还停留在免费开放的初级阶段,不及时跟进作为,则势必影响科技馆科普工作的开展。”山东省科技馆副馆长杨盛林还表示,2021年9月以来,随着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深入落实,学校拥有了省科技馆为孩子们配发的科普资源包,同时提供了500课时专业、详实的科普课程,这也构建了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后生活。

山东省科技馆学术报告厅,科普剧团队正进行科学家精神主题科普剧《风吹麦浪》演出(主办方供图)

  “科普日期间,山东省科技馆通过开展科学剧展演,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科普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搭建起青少年科学教育交流平台。”山东省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年的山东省科普日活动多方位展示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生动有趣的科学文化体验,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方法和路径仍在不断摸索中,科普教育从“心动”、“行动”到校馆“联动”尚有提升空间。将科学、道德、智慧的种子悄然植入青少年心中,需要让更多的教师加入科普教育的队伍中去,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韧劲,坚持不懈地用实际行动推进工作。在以往经典方法中寻找灵感,将其与新的时代需求相结合,用更具创意的方式,方能让科普教育焕发更大活力,孕育更多希望。

【责任编辑:周靖杰】
    阅读下一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