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不死的癌症”!这家“自免王者”,填补多项生物制剂空白丨“沪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

2024年09月18日 | 小微 | 浏览量:64277

攻坚“不死的癌症”!这家“自免王者”,填补多项生物制剂空白丨“沪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攻坚“不死的癌症”!这家“自免王者”,填补多项生物制剂空白丨“沪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沪市公司正积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公司投资价值提升,尤其是科创板开市5年来,已经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细分赛道涌现出一批隐形冠军。本报联合上交所,今起推出“探寻科创高地 解码行业先锋――沪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近距离观察沪市细分赛道公司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敬请关注。

攻坚“不死的癌症”!这家“自免王者”,填补多项生物制剂空白丨“沪市新质生产力巡礼”系列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上防尘服,证券时报记者进入三生国健位于上海张江药谷的生产基地,每一个布满了瓶瓶罐罐的隔间,都是一道道生产工艺:细胞株从冷库取出后,进行扩增、培养……最终分泌出称为“抗体”的药物。

从生产基地走出的“生物制剂”,正是被称为“抗体三剑客”的创新药――益赛普、赛普汀和健尼哌。其中,益赛普当年填补了中国市场上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无生物制剂的空白;健尼哌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人源化抗CD25单抗,用于治疗移植后的排异反应;赛普汀打破了当年进口产品在抗HER2单抗市场的垄断。


作为国内首批自主开发抗体药物的企业,三生国健成立20多年来持续攻坚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这一临床需求迫切的治疗领域,已具备从药物发现、临床研究到商业化的全链条成熟体系和能力,被业内称为“自免王者”。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包括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类自免疾病很难根治,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长期以来,缓解自免疾病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且复发概率高,更安全且精准的生物制剂较为缺乏。

“公司目前正在开展14个自免临床项目和研发一系列早研品种,有望在多个细分领域填补无生物制剂使用的空白。”三生国健总经理刘彦丽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公司会继续聚焦临床需求,探索新靶点、新技术、新剂型、新方案,不断丰富医患群体的用药选择。”

拳头产品――抗体“三剑客”构筑坚固护城河

细胞转染、细胞分析、细胞提取……三生国健早研实验室内,被洁净服和口罩包裹着的科研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不远处的仪器内,细胞正在几何级生长着,待成长到一定阶段即可收获、筹划、提取,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

“看,那位科研人员正在超净台进行细胞转染,就是把蛋白用细胞作为载体表达出来,再转移到仪器内进行细胞培养。”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介绍,“早研实验室的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移到隔壁的下游CMC研发实验室进一步试验。”

这样的研发攻关,是三生国健的工作常态。时针回拨至2002年,彼时我国抗体类药物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一群年轻人毅然来到张江,开启了自免、肿瘤等疾病的攻坚战。直至今天,三生国健已在抗体领域深耕了20多年。

2005年,经过三年攻坚,益赛普正式上市。作为我国首个上市的全人源抗体类药物,益赛普可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填补了我国市场风湿免疫领域没有生物制剂的空白。

2019年,健尼哌上市,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人源化抗CD25单抗,用于治疗移植后的排异反应;2020年,赛普汀上市,打破了进口产品在抗HER2单抗市场的垄断,成为《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I级推荐药物。


“这些产品在上市后也在不断拓展新的研究、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其应用更贴合不断发展的临床实践。”刘彦丽表示,“其中,益赛普上市19年来,依然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领先产品之一,2023年,益赛普的预充针剂型上市,让患者的使用更加便利,患者依从性和接受度持续提升。”

上市多年后,“三剑客”依然是三生国健的拳头产品,为三生国健构筑了坚固的护城河。今年上半年,益赛普国内销售3.3亿元,同比增长9.4%;赛普汀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48.9%,连续多年实现高增长;健尼哌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47.8%。

早在2016年,三生国健即建成了国内最大的3万升商业化抗体药物生产线,开国内制药行业之先河,目前已建成生物反应器合计规模超4万升,可实现生产线全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出口海外十几个国家。

在研产品――今年起陆续进入报产收获期

自免是全球第二大疾病领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药物。

近年来,自身免疫及炎症药物市场规模快速攀升,目前已列全球第二位。在全球,2022年自免疾病药物市场规模总体达到1323亿美元,全球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至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767亿美元。中国自免疫病药物市场增长显著高于全球,年均增速有望突破20%。

“我国目前仍有很多细分的适应症处于生物制剂空白阶段。也就是说,生物制剂在自免领域的渗透率还较低,这将是自免赛道的机遇。”刘彦丽说。

目前,三生国健正全力推动核心产品的临床进度。据透露,该公司研发管线中共开展14个自免项目,包括5个临床III期项目,5个临床II期项目,2个临床I期项目,2个处于IND获批阶段项目。同时,在早期的研发布局中,有更多前沿的技术和产品储备。


“在研品种中进入II期、III期的项目,在自免领域中有着较为全面和完整的布局,预计今年开始每年都会有项目报产。”刘彦丽说。

近几年外企相关自免类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后实现翻倍增长,进一步认证了自免领域中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领域,急需相关药物的开发和治疗。“基于20多年在自免领域的布局和积累,三生国健具有先发优势,并在该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以满足未来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刘彦丽说。

创新产品――探索具有首创性或最佳性的新药

创新药领域一直流传着“三‘十’定律”的说法,即一款创新药研发平均需要耗时10年,耗资至少10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0%。

“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既要提升抗体的亲和力,提高血药浓度,设计合适的半衰期,也要提高分子的稳定性,使其不易‘变质’,同时还要找到合适的配方,让活性分子更好地进入人体,提高精准度,减少不良反应。”刘彦丽这样解释创新药研发攻坚难点。

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BDCA2新靶点药物为例,三生国健在该靶点的研发已有两三年时间,目前正在申请一期临床试验批文。这也是国内首款申报临床的BDCA2抗体,而且全球尚没有产品上市。

刘彦丽表示,鉴于动物模型和人体之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布局未经认证的新靶点存在失败的风险,“尽管临床前的动物实验结果很积极,但在人体中的表现和最终的临床成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可能只能部分缓解疾病,而不是彻底治愈,这表明治疗手段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刘彦丽说,“这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动力,也是我们特别愿意探索的原因。”

同时,兼具短期和长期收益,三生国健研发策略集中在两个维度:一是在已被验证的成熟靶点上的布局,在剂型、患者依存度等方面进行探索,确保每年有新产品申报和上市,保障稳定的收益;二是在早研层面上,探索具有首创性或最佳性的新药,以期在临床疗效上实现突破。

“公司致力于开发具有临床需求和创新性的新靶点和新分子,着力打造国内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自免管线。”刘彦丽说,“也会考虑通过许可引进、投资并购等多种模式,多维度布局自免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平台。”





责编:万健�t

校对:赵燕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标签列表